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建筑行业的未来:智慧工地开启新时代

建筑行业的未来:智慧工地开启新时代

 2025-03-14     177

  亳州高新区即将迎来一座现代化校园的建设。作为该地区教育领域的新地标,亳州市第三十七中学项目不仅肩负提升教育资源的使命,更以创新实践中的“智慧工地”注入科技动能,塑造了智能化管理的新典范。

       近日,记者实地考察了项目现场,深入了解“智慧工地”的智能化特点。

  亳州三十七中项目占地101亩,总建筑面积为46022平方米,计划建设36个初中班级,可容纳1800名学生。一期工程包括教学楼、综合楼、食堂、风雨操场等设施,计划于2025年9月竣工,总投资额达到1.1654亿元。目前,教学楼已经封顶,操场土方开挖已经完成了30%的工程。

  记者眼前一幕是工人们紧张施工的场景。亳州市第三十七中学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安全部部长谷厚君戴着一顶与众不同的安全帽现身。这顶安全帽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其上方安装了一个摄像头。


建筑行业的未来:智慧工地开启新时代


  谷厚君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一款‘智慧安全帽’,通过该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能够实时传输到电脑上。”除此之外,教学楼、综合楼等施工现场还额外安装了8个摄像头。例如,塔吊吊钩处装配的可视化设备,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被吊起物体是否规范绑扎;塔身上安装的安全监测传感器可以全方位监控塔吊是否超重、风速是否过大,以保障施工安全的各个方面。

  亳州市住建局的谷厚君强调,通过数字化手段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为了加强监管能力,住建局搭建了亳州市的“数智工地”协同平台,该平台成为监管部门的“智慧大脑”。平台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追踪施工进展,覆盖了全市85%以上的规模工地。到2024年,该平台已通过“非现场”巡查发现了1408个安全和文明施工问题,监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该“数智工地”协同平台创造性地实现了“人证比对”功能,它联通了公安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和省住建厅综合管理平台,能自动核验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身份和资质,从而避免了“人证不符”带来的风险。此外,平台还具备了电子签章功能,实现了监管流程的透明化。全年共有719份线上整改单移交,形成了“检查-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

  据了解,亳州是全国27个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搭建了“数智工地”协同平台,逐步推进“智慧工地”的建设,引导和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亳州市住建局建管科的张心泉表示:“数字化改革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将继续推进这一改革,充分发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引领作用。我们将把建筑工地的监管方式从传统转向智慧化和数字化监管,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效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随着亳州三十七中主体建筑的逐渐成型,它将成为高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引擎。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而且其“智慧工地”管理模式将为全市建筑行业树立标杆。

  夕阳下,机械声与数字监管的默契协作,正书写着亳州现代化建设的创新篇章。

       关于“莆田220kv变电站工程获电力智慧工地最高奖!”等更多新闻详情,请持续访问知行华智官网行业动态,如您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请在知行华智官网上留言咨询了解留言咨询流程和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留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