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工程管理变革,智慧工地引领能效提升!

工程管理变革,智慧工地引领能效提升!

 2025-03-20     12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强化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管理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上海、山东、北京等地围绕平台建设、安全管理等创新探索,加快智慧场景应用,促进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有效提升工程管理能效。

  为了提高建筑工地管理效率,上海市已制定智慧工地三年行动计划,并要求加快市级智慧工地统一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加快建设市级、区级和项目级智慧工地数据平台,以支持智慧工地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加强多个平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交互共享,为各级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建立政府、行业和参建各方共生治理的智慧工地管理模式,以促进全市工地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工程管理变革,智慧工地引领能效提升!


  同时,将市级智慧工地大数据管理平台作为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包括大数据基础信息库、数据治理和大数据共享交换等基础数据应用能力。采用云原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智慧工地场景建设和上层各级综合监管应用提供灵活丰富的大数据采集、梳理、交换和分析计算等功能,从而提高全市智慧工地的监控能力和管理响应速度。

  山东省德州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以智慧工地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已将全市95%以上的项目纳入平台监管,实现了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风险智能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转变。他们探索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体系,制定了市级智慧工地的实施方案,并制定了“智慧工地建设指南和标准”以及“智慧工地物联网设备标准”,以规范工程项目现场物联网设备和平台联网的基本要求,从政府和企业的两个维度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风险管控水平。他们还开发了“市+县+项目”三级应用。在市级层面,建立了市级工程建设管理数据中心,使全市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一目了然、一网通管、一键畅达;在县级层面,围绕建设部门对本区域工程建设项目监管的需求,开发了统计、分析、监测、预警、指挥等功能;在企业(项目)级方面,生成了项目级应用数据,实现了企业对项目的实时监督指挥以及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实时监督指挥。此外,他们打造了一个数字中枢,围绕工程质量、安全、扬尘等方面,设立了视频监控监管、质量安全监管、危大工程监管、绿色施工(扬尘防治)、农民工工资监管等板块,主管部门、参建单位和专业机构均可通过各个板块进行协同工作,形成实时、共享、可靠的工程建设管理数据源。

  工地安全的保障是工地管理的首要任务。随着智慧工地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视频监控、智能安全帽巡检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控工地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工程管理变革,智慧工地引领能效提升!


  北京市要求在智慧工地建设中,对建筑起重机械进行智能化管理。安装传感器和黑匣子在塔式起重机上,以实时监测塔机的吊重量、力矩和高度等数据,避免群塔碰撞和违章作业的发生。施工升降机要安装运行状态监测设备和人脸识别设备,实时监测升降机的载重、轿厢倾斜度、起升高度和运行速度等参数,并将其上传至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一旦出现运行风险,系统将通过现场语音报警进行提示。

  同时,智能监测也应用于危险作业场景中,使用带有报警功能的智能监测设备进行监测。通过无线传感器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并设置预警值,一旦超过预警值,系统会通过声光信号报警,及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以智慧工地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工地安全管理的升级。要求智慧工地平台整合了智能防护监测、全域可视化、特种设备智控、人员精准管理、危险区域电子围栏、绿色施工等项目施工智能化管理功能,构建了风险预警“一张图、一个体系”的管理架构,有效提升在建项目的安全事前预警和预防能力,确保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稳定和持久发展。

  在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七中学项目中,教学楼、综合楼等施工现场甚至工人的安全帽上都配备了摄像头,同时,塔吊等机械设备也安装了传感器,实现了可视化监测。这些设备拍摄的影像可以实时传输到电脑上,以实时监测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而保障工地的安全。亳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引领,建筑工地的监管已经从传统方式转变为智慧化监管和数字化监管,进一步提升了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效能,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


工程管理变革,智慧工地引领能效提升!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建筑领域注入了新的动力。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在创新方面做出了探索,提出了“AI+智慧工地”管理模式,通过前沿技术的应用,如AI算法、物联网感知和BIM建模,构建了全域覆盖、全时监测、全程可控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为打造安全、舒适、绿色和智慧的住宅注入了数字化创新的动能。

  第一个创新点是“AI+智慧监管”。该模式聚焦于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建立了AI项目管理中心,整合了物联网感知终端、BIM建模和智能算法等技术,可以动态地获取人员考勤、机械能耗、物料消耗、工艺合规和环境监测等核心数据。通过开发进度预警、风险热力图和资源优化配置等17项智能模块,支持360°全景巡检、无人机联动巡查和远程视频会商等功能。同时,还推出了移动端管理APP,实现了施工全周期的数字化记录和智能化决策。

  第二个创新点是“AI+精准防控”。通过创新地融合高精度定位和智能广播技术,建立了“三维定位+实时响应”的防控体系。该体系可以实现施工区域人员轨迹追踪、违规行为的AI识别和险情定向广播告警等功能,形成了“监测—预警—处置”15分钟快速响应链,能够精确地消除安全管理盲区。

  最后一个创新点是“AI+智能安防”。该模式建立了“AI视频行为分析+热成像温度监测”的双核预警系统,部署了智能摄像头,可以智能识别明火烟雾、电气过载和高空抛物等安全风险,并与安装的声光报警装置联动。同时,建立了“30秒AI预警定位—3分钟现场确认—10分钟消防联动”的处置闭环,并同步生成隐患电子档案,实现了风险可追溯、责任可倒查的目标。

        以上内容由知行华智整理,更多智慧工地相关新闻详情,请持续关注知行华智官网行业动态。智慧工地赋能!建设“好房子” 把好安全质量关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可以收藏下来或者分享出去,以免找不到本页内容哦!


热门标签